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,也在尝试学习,却又好像不停犯错误。很多家长爱孩子、关心孩子,却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知识。一方面,少数家长有“生而不养,养而不教”的问题。家长放弃或者怠于这部分职责,出现亲子陪伴不足、父亲或母亲角色的“严重缺位”等问题。
另一方面,一些家长缺乏家庭教育能力,教育观念“重智轻德”问题凸显。对于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这句话有着扭曲、夸张的理解和过度执念。
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,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,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,成为不少家庭的常态。人人上培训班、天天上培训班、排队上培训班……一些家长的思维逻辑是:抢跑、抢学就能抢占优质资源。家庭是最温馨的港湾,却也可能带来最难言的伤害。心理教育专家总结,家长有几个境界:为孩子花钱,花时间,为了孩子努力提升自己,提升自己同时也提升孩子。而现在可能有太多家长只停留在第一个境界。一些家长最关心学习成绩,最不关心孩子心情,动辄把“爸爸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”“你只要学习好什么都行”挂在嘴边。一些孩子已经出现了幻觉、妄想等症状,甚至有自杀的想法,但家长觉得没有什么大事,孩子只是不开心,想开了就好了。
一些不良家庭教育过程和行为,在家庭教育法草案中被划出“红线”。如家庭暴力,胁迫、引诱、教唆、纵容、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。既对持有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观点的家长提出警告,也对一些家长利用孩子进行网络盈利等行为提出了约束。
诚然,对孩子使用暴力的父母是少数,但提升其家庭教育素养极其重要。建议把家庭教育作为师范教育的必修课程,在高校普遍开设选修课程,让更多人拥有家庭教育的基本素养。同时,把民间力量和智慧吸引到家庭教育领域,鼓励民间机构等推动家庭教育发展。
家和国是紧密相连的。家里祥和了,国家必将兴旺。把孩子们教育好了,国家才有强大的未来。因此,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不能只局限于一两个或一部分家庭的问题,而应当成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项目,立足于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热点、难点,促进家庭、学校、政府、社会的紧密配合,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,在立德树人中起到改善土壤的基础作用。